禁止未成年直播打赏

人工智能 2025-04-28 06:55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专业

一、政策背景与核心要求

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迅速发展,保护未成年人的任务愈发紧迫。为此,四部门联手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这一行动背后有坚实的法律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其核心要求明确且坚决: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中央网信办的“清朗”专项行动也将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作为重点,严厉打击利用未成年人打赏牟利等行为。

其中,禁止未成年人打赏是绝对的红线。平台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打赏服务,包括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和在线支付等。为了杜绝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的行为,研发带有此类倾向的“礼物”功能也将受到严格限制。对于未成年人主播的管理也同样严格,未满16周岁的人员不得注册成为主播,16-18周岁的主播则需得到监护人的同意。

二、平台责任与技术管控

各大网络平台在这一政策下承担起重大的社会责任。实名认证是首要任务,对于14岁以下的实名用户,将直接纳入青少年模式,并限制其消费功能。“青少年模式”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增加适合青少年的内容供给,并严格审核流程,确保青少年接触到的信息内容健康、安全。

在技术管控方面,平台采取了多项措施。禁止以打赏额度进行排名或引流,取消打赏榜单;在每日的20-22时高峰时段,限制直播间的“连麦PK”次数,禁用可能引发不良导向的“PK惩罚”环节;疑似未成年用户打赏时会触发人脸验证,拦截未通过账号的充值行为,确保未成年人的权益不受侵害。

三、违规处罚与用户保护

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平台将严厉处罚。诱导未成年人打赏的主播将面临封禁直播权限的处罚,首次违规封禁15天,二次违规则永久封禁,并可能对涉事公会进行清退。违规平台也将面临暂停打赏功能、关停直播业务等处罚。

在保护用户权益方面,对于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打赏的情况,平台将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核实并退款。据统计,某平台在2025年处理未成年人打赏退款超过17万次,封禁账号超过5万个。还有一些典型的案例展示了对违规行为的严肃处理。

四、社会协同与长期治理

面对网络生态治理的挑战,网信部门联合文化执法机构持续推进相关工作,强化线上线下风险联防联控。通过专项客服团队、算法模型升级等技术手段提升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精准性。当前政策通过法律约束、平台管控、处罚追责等多维度措施,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未成年人直播打赏治理框架。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以实现长期有效的治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