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得鱼惊不应人
从古老的诗篇中,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天真烂漫的场景,一个孩子,他的生活纯真而质朴,他的心灵专注而机警。让我们一同跟随胡令能的笔触,去领略这美妙的瞬间。
《蓬头稚子学垂纶》不仅是一首描绘儿童生活的诗,更是一幅生动活泼的画卷。在清澈的河岸边,野草掩映下,有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在专心致志地学钓鱼。他并非专业的渔夫,而只是一个充满好奇和童真的孩子,对垂钓这项活动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和向往。
前两句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在这里,孩子被刻画得生动鲜活。他头发蓬松,坐在那里钓鱼,野草掩映着他的身影。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他的天真烂漫,又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亲近和融入。他的专注和安静,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有他和他的钓鱼活动存在。
然后,诗的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当孩子正在专注地钓鱼时,一个路人走过来询问。孩子远远地摆手示意不敢应答。他的动作和表情,生动地展现了他的机警和专注。他担心自己的动作会惊扰到鱼儿,影响他的钓鱼。这种微妙的心理描绘,使得孩子形象更加鲜活。
此诗的语言质朴而细腻,手法巧妙而自然。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对孩子的心理刻画,展现了他的专注和机警。整首诗充满了童趣和生活气息,让人回味无穷。
在艺术价值上,《蓬头稚子学垂纶》是唐诗中的佳作。诗人胡令能出身贫寒,他的作品多贴近生活,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它语言质朴,构思精巧,以儿童生活为题材,展现了自然童趣和孩子的纯真心灵。这首诗与杜牧的《清明》齐名,成为唐诗中的瑰宝。
当我们再次品读这首诗时,我们不禁会被孩子的专注和机警所打动。他的天真烂漫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这首诗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一颗童心,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蓬头稚子学垂纶》是一首充满童趣和生活气息的诗。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的纯真和心灵的美好。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和美好,找到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忆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