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发展要热更要实 访科技部高技术
镶嵌在制造业上的明珠——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制造业的上熠熠生辉。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我国已连续多年见证市场规模的扩张速率超过50%。统计数据显示,40多家高新区规划了机器人产业园,超过30个城市将机器人列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支持。目前,直接和间接的机器人企业已超0家,近50家上市公司涉足机器人产业。
在这片繁荣的背后,我国机器人产业仍面临“量”的猛增与“质”的隐忧并存的挑战。针对当前机器人产业是否过热的问题,记者专访了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先进制造处研究员刘进长。
刘进长表示,对于机器人产业是否过热的问题,应作综合且客观的分析。他认为,机器人产业的“热”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现象,因为机器人是经济转型必不可少的利器。面对全球制造业的双重挤压——回流发达国家与流向东南亚等地区,我国机器人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从基础条件角度看,我国自1986年开始大力支持机器人研发,已培养了大量人才并掌握了相关基础技术。现在谈机器人过热为时尚早。
谈及我国机器人产业面临的挑战,刘进长指出,虽然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但总体份额仍然较小。在基础件和技术方面,我国仍面临很大的压力。不仅要“热”,更要“实”,应敢于直面挑战和瓶颈,而不是简单地模仿。
对于如何系统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刘进长认为应依靠、金融和市场三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并强化人才支撑;金融应鼓励和引导产业基金进入机器人领域;市场则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必须瞄准市场需求。
对于创业者,刘进长建议应重点关注人机协同、云机器人、可重构和自适应以及感知技术和环境理解等四大技术领域。
面对更多企业进入机器人领域带来的激烈竞争,刘进长表示,企业应正确认识自身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方向。领军企业应敢于啃硬骨头、瞄准前沿难题前进,小企业应更务实,深耕于细分领域,通过专注赢得竞争力。
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迈向机器人强国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持续创新、勇于挑战,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