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机器人产业崛起和发展,对中国机器人的启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机器人技术也获得了巨大的提升。早在1965年,麻省理工学院研发的Roborts系统就已配备了视觉传感器,能够识别和定位简单的积木。从那时起,机器人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工厂。以通用汽车公司为例,其在1961年安装了首台工业机器人,到1969年,又安装了首台点焊机器人,负责完成90%的车身焊接工作,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日本和欧洲的经济高速发展,紧张的劳动力和落后的生产效率成为制约因素,产业升级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全球汽车产业迅猛增长的1950-1960年代,德国和日本的汽车产量急剧增长。到了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小型的日本汽车因节油而更受市场欢迎,日本借此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国。
汽车行业一直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在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已从汽车行业扩展到电子电器、金属加工、橡胶塑料和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这表明汽车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1978年至200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经历了一轮以日本和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制造业为背景的调整期。在日本1990年经济泡沫前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的经济调整是以汽车和电子产业为主的产业转移,从而成功化解了经济泡沫。其后崛起的亚洲四小龙正是依靠电子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我们所熟知的品牌,如安川电机、三菱电机、富士、小松、松下、川崎和住友等都曾涉足工业机器人领域。尤其在20世纪的日本,工业机器人几乎成为每个企业都会涉足的领域。与当前的中国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因为那时的日本产业主要集中在装备、汽车、电子和家电四大行业。
在消费领域,1990年的日本房价高涨,与此钢铁、桥梁、造船等大型工业建设也处于最高峰。经济泡沫过后,日本企业开始积极向海外市场扩张,安川、松下、爱普生等纷纷进军中国市场,正值中国全面开放之际。
2000年后,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格局基本确定。以fanuc、松下、安川为代表的日本机器人品牌开始向全球扩张,与欧洲各国一同在中国市场不断开拓。
中国机器人行业近年来迅速发展,目前面临着与日本相似的瓶颈期。某知名证券公司发布的工业机器人专题报告预测,中国机器人产业将进入中速增长期,2020-2023年复合增速达16%。这一预测基于三点判断:国内适龄劳动力供给持续收缩,工业机器人替代繁重作业;工业机器人价格稳中有降,“机器换人”经济性显现;机器人渗透率大幅低于发达工业国家,制造业升级潜力突出。未来2-3年,制造业投资有望迎恢复性增长,工业机器人需求或出现向上拐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中国机器人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还是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工业机器人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期待中国机器人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家用机器人
- 日本的机器人产业崛起和发展,对中国机器人的
- 2025年开设了机器人专业全国排名前30的大学是哪
- 少儿乐高机器人价格多少
- 越南战斗机器人低调亮相 手持AK47猛烈扫射 令现
- 智能骨科机器人辅助全新生物型人工膝关节置换
- 产数融合从智变到质变:云泽产业集群数字平台
- 中国人形机器人龙头
- 全球首款集成传感器和通讯端口的减速机诞生
- 梁宝寺煤矿事故救援:消防机器人探测灭火
- 争议落地:消息称韩国将率先推出机器人税
- 首尔科学家3D打印多功能软件传感器可实现人机交
- 全国首个机器人舞台秀,连续5天都被围得水泄不
- 工业机器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
- 找弱项才能有的放失 科大讯飞学习机给你满满学
- 机器人的基本价格
- 比尔·盖茨:机器人应该像人一样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