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印度上映抗中神剧
近年来,印度影视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以“抗中”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其中2023年上映的电影《印度人》更是引发了广泛争议。这部影片以一群印度特工潜入中国执行秘密任务为主线,刻意将中国塑造成反面角色,并在加勒万河谷冲突背景下进行渲染。
从影片内容与艺术价值角度来看,该片完全脱离了现实逻辑,通过一种臆想式的叙事方式来展现印度特工在中国境内实施破坏的情节。其剧情设计粗糙、特效低劣,被印度专业影评人批评为毫无技术含量。对此,中国环球时报也指出,这种做法实质上是将现实的地缘矛盾简单地转化为影视作品中的反派设定,成为了传播思想毒素的载体。
在印度国内,这部影片也引发了舆论场的分裂反应。部分印度政客和媒体将其包装成唤醒民族意识的爱国教育片,并通过社交媒体号召民众观影,甚至出现了“不看即不爱国”的舆论裹挟。印度严肃媒体及电影从业者则持批评态度,认为这类作品是政治投机的产物,通过挑动民族对立情绪来掩盖创作能力的贫乏,长期下去将导致民众认知的偏差。
从国际关系的视角来看,这类影视作品与印度的边境政策形成了呼应,反映出印度社会对华认知的畸形发展。其核心问题在于将爱国主义异化为仇恨动员,可能加剧两国民间的对立情绪。事实上,这种创作倾向并非首次出现。例如,2018年的电影《帕尔坦》就虚构了1967年边境冲突中的荒诞情节,显示出这种创作倾向的延续性。
此类“抗中神剧”虽被部分印度网民戏称为“精神胜利法”,但其背后所折射的意识形态操弄已经引起了国际观察者的警惕。正如印度理性声音所警示,用虚构叙事替代真实历史的教育,最终会反噬本国社会的健康发展。
这些以“抗中”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不仅艺术价值低下,而且反映了印度社会某些不健康的发展趋向,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