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在中国:监管、认知与消费者应对
一、食品添加剂概述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色泽、香气和口感,或是为了防腐、保鲜及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其中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甜味剂等多种类别。这些添加剂的核心作用是确保食品质量的稳定与可靠。例如,防腐剂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食品腐败;抗氧化剂则能延缓油脂的氧化变质。
二、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体系
1. 国家标准规范
2024年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明确了哪些添加剂可以被使用、它们的应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例如,一些无工艺必要性的添加剂如落葵红、密蒙黄等被删除,同时罐头食品被禁止使用防腐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抽检和标签核查等方式,确保所有食品企业遵循新标准。在肇庆市对119家食品企业的检查中,调整后的配方及标签标识均符合要求。
2. 全程监管机制
企业必须通过生产许可审查,涵盖原料管理、工艺流程等各个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定期抽检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对任何违规行为都将依法处罚。例如,在新国标禁止面包、糕点使用脱氢乙酸钠后,肇庆市的企业选择了合规的替代品或调整了配方。
三、公众认知误区与科学解读
1. 误区澄清
❌“所有添加剂都有害”:合法合规使用的添加剂都经过了风险评估,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零添加更健康”:部分食品如湿米粉,若缺乏防腐剂容易腐败变质,合理使用添加剂反而能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2. 风险提示
滥用或非法添加的行为必须警惕。例如,焦亚硫酸钠过量可能危害健康,亚硝酸钠具有强致癌性。专家强调,要支持合理使用添加剂,但坚决反对超范围、超量添加。
四、消费者应对建议
1. 选购食品时
消费者应查看标签,确保标签上清晰地标注了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如“苯甲酸钠”而非模糊的“防腐剂”)。对于颜色过于鲜艳、保质期过长的食品,消费者应保持警惕,因为它们可能涉及违规添加剂。
2. 日常饮食建议
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天然食材,减少深加工食品的摄入。对于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更应关注食品的选择,确保他们的健康。
五、未来的监管趋势
随着新国标的实施,各地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主体责任,推动食品行业的工艺升级(如使用天然色素替代合成色素)。通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科学认知,确保人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