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女博士广告引争议
一、风波的焦点:广告中的多重争议
一场关于女性形象与商业广告的争议近期在公众视野中掀起波澜。核心问题在于某广告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及其所传递的信息。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被描绘得较为负面,如“面目狰狞”“歇斯底里”,并配以如“老公气我,喝!”“又老一岁,喝!”等台词。这些元素被批评为强化了社会对女性的负面刻板印象,不仅贩卖年龄焦虑,还制造了关于婚姻的焦虑。这种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引起了部分网友的强烈反感,他们认为品牌虽以“女博士”为营销点,但广告内容却与高知女性的形象相去甚远。
广告的形式也引起了公众的不适。在电梯等封闭空间内,广告以高频重复、尖锐刺耳的方式强制传播,被公众形容为“聒噪”“低俗”,甚至有人称其为“精神污染”。这种强行植入的方式不仅未能有效地传递品牌信息,反而引发了消费者的反感。
还有关于虚假宣传和产品功效的争议。品牌曾宣称自己与“北京大学女博士”有紧密关系,但北大医学部迅速发表声明,澄清与品牌并无投资或科技成果转化关系。该品牌的产品虽然执行标准仅为普通植物饮料,却长期宣传具有美白抗衰老的功效。这种宣传方式被质疑为“打擦边球”,部分产品使用的“亢糖”等模糊表述也是为了回避合规风险。
二、官方介入与舆论风暴
随着争议的发酵,官方开始介入。2023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以“低俗广告、虚假宣传”为由对品牌方立案调查,并约谈企业启动取证程序。主流媒体如《中国妇女报》也对此事件进行批评性报道,指出其“营销之路走歪”,并强调反对容貌焦虑的社会共识。
三、品牌的应对策略与后续发展
面对这场危机,品牌开始积极应对。他们立即停止播放有争议的广告,并对广告内容进行重新审查,确保不再涉及性别歧视或低俗元素。品牌开始强化其科研背景,于2023年成立“五个女博士研究院”,并聘请包括北京大学李勇教授在内的专家参与研发。在产品研发方面,他们还宣称拥有60余名产研团队。在努力扭转公众对其产品效果的质疑的他们在2024年发布了新的“胶原护盾”技术,并计划升级产品线。通过联合高校专家进行功效论证,他们试图证明其产品的实际效果。通过口碑营销和产品迭代,品牌逐步修复其受损的形象。到2025年,其在胶原蛋白肽品类的细分市场仍然占据领先地位。
四、争议背后的启示
这场争议不仅仅是一个广告事件,它反映了公众对性别平等议题的敏感性日益增强。企业在追求营销创意的也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避免触犯社会敏感点。功能性食品行业也需要更加规范,以防止“普通食品夸大功效”等行业乱象的出现。品牌方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只有真正尊重消费者、尊重社会共识的企业才能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