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炒作网红儿童
一、政策法规与监管措施
近年来,关于未成年人出镜直播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国家对此也进行了明确的法规制定和监管措施。
国家严格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参与出镜直播,对于那些利用未成年人进行炒作、博取流量的行为,如诱导打赏、炫富拜金、卖惨审丑等不良导向内容,相关部门会进行严肃查处。这一举措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避免他们受到不良影响。
网信部门联合多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针对违规账号采取封禁、扣除收益等措施,并依法约谈涉事平台。例如,一些知名平台如快手、腾讯QQ等,曾因传播涉及儿童的不良软内容被罚款并限期整改。地方层面也在积极行动,如河南省在2025年将“网红食品及校园餐饮”纳入重点抽检范围,通过“周抽检、月通报”机制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
在内容审核方面,平台需要严格审核演绎类视频,并标注“虚构”标识,以防止虚假内容误导公众。特别是对于涉及未成年人的内容,平台需更加严格地审核其合法性,杜绝利用儿童进行低俗营销的行为。
二、典型案例与整治行动
在未成年人直播和短视频领域,存在一些典型的乱象。部分家长或机构通过摆拍、编造剧情等方式,让儿童参与不符合年龄的直播或短视频拍摄,例如展示成人化表演、危险动作等。这些行为已被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此前,有网红通过虚构患病、卖惨等情节牟利,最终被平台封禁账号并追责。这些案例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除了对涉事个人的处罚,若MCN机构或直播公司策划炒作未成年人,不仅涉事账号会被处理,相关企业也将面临行政处罚。例如,某公司在沈阳因违规为网红拍摄视频使用直升机而受到处罚,涉事总经理被免职。
三、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
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涉及未成年人的不良直播和短视频内容,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也显得尤为重要。各地开通了“点检直通车”等线上通道,鼓励公众积极举报违规内容。通过“快检+实验室验证”体系,快速响应并处理相关举报。
官方联合媒体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网络行为规范,提升家长及儿童的风险防范意识。这也是预防未成年人参与不良直播和短视频的重要一环。
四、趋势与挑战
当前,治理未成年人不良直播和短视频的重点已从单一封禁账号转向全链条追责,包括追责内容生产者、平台及幕后策划方。未来,相关部门可能会进一步细化未成年人出镜的审核标准,并加大对那些打“擦边球”行为的识别与处罚力度。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监管的加强,我们相信行业的未来会更加健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