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江苏高考作文
世间万物,各具特性,恰如水墨交融,和谐共生。淡如水,咸如盐,酸之醋,甜之蜜,辣之椒,五味杂陈,调和共存,才显世间百态,人生百味。每一物性皆有其独特的价值,不可或缺,不可取代。就如耕柱子与墨子的对话,以及安徒生童话中的珠子故事所揭示的那样,万物各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
一、核心立意与解读
1. 物各有性
万物皆有独特之性,如同墨子所强调的“物各有性”。每一物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功能,无法被其他事物完全替代。正如耕柱子所言,“融多物为一物”,不同的特质相互融合,形成了更为丰富的世界。安徒生童话中的珠子故事也告诉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是悲哀,它作为人生的调味品,使得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2. 调和共生
单一元素叠加往往无法突破局限,只有如五味调和般,异质共存才能实现升华。这正是教育名家寓言中的精髓所在。《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烧肉?》一文通过羊群失而复得的故事告诉我们,“纯粹不如共生”。《左传》所言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体现了和谐共处的智慧。贝壳中的沙砾因异物介入化为珍珠,也说明了调和共生的价值。在互联网时代,多元文化的交融也证明了“共存相生”的现代意义。
3. 由物及人
从物性延伸到社会与人性,我们可以发现尊重差异、包容多元的重要性。张爱玲的《第二炉香》揭示了过度追求纯粹所导致的悲剧,而英剧《正常人》则展现了矛盾与和解交织的生活真实面貌。这些都告诉我们和谐共存的必要性。而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则展示了不同思想的碰撞推动文明进步的过程。这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启示:在尊重个性的同时追求和谐共生才是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写作方向与例证
在写作时可以从历史视角出发引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展现不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推动文明的进步。也可以从现实案例入手以互联网时代的多元文化交融为例说明“共存相生”的现代意义。在个人成长方面可以选取团队合作中的矛盾与协作等具体经历来体现调和的价值。在行文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片面性既要尊重个性也要追求和谐并体现思辨与现实关怀。同时以小见大选取具体意象如音乐中的和弦、绘画中的色彩搭配等来深化主题使文章更加生动鲜活。例如教育名家的范文《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烧肉?》通过寓言故事切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纯粹不如共生”的哲理;另一篇则以五味调和类比文明交流强调了和而不同是人类发展的基石总结了整个思考过程的精华所在。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尊重万物的独特性学会包容和接纳异质的存在追求和谐共生推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