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课程教案(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识别并掌握“室、靠、肃”等13个生字,了解多音字“倒”的两种发音,会写“图、课、摆”等10个汉字及“图画、老师”等词汇。
理解并运用新词,如“审视、半晌、教诲”,积累表达句式,如“不像……而像……”“不要……要……”。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观察杨桃(或图片),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培养观察力。
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人物情感变化,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梳理事件脉络。
3. 情感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并实践实事求是的原则,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有不同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尊重他人观点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上下文理解老师的话语,深入领会“实事求是”的内涵。
难点:通过对比分析同学和老师的不同反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具:杨桃实物或图片、生字卡片、多媒体教学课件。
预习任务: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杯子、书本等,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绘画。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识字学词
1. 激趣导入(5分钟)
展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其形状,横切面的样子,自然过渡到课文主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词。
检测反馈:
+ 字词教学:重点讲解多音字“倒”的两种发音及用法,形近字辨析。
+ 整体感知:简述课文主要事件,即“我”如何画杨桃并引发的一系列事件。
3. 梳理结构,指导书写(15分钟)
课文分段,概述每段大意。
写字指导:重点指导“摆、嘻、抢”等字的写法,强调结构特点和笔顺。
第二课时:精读感悟,拓展延伸
1. 复习导入(3分钟)
通过听写词语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词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2. 精读对话,体会情感(20分钟)
关键问题:“我”是如何画杨桃的?体会“我”的认真态度。
分析同学和老师的不同反应和态度,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情感。
深入讨论:为什么老师会说“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结合生活实例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意义。
3. 领悟道理,联系生活(10分钟)
讨论:如果你是同学,听完老师的话会怎么想?引导学生反思尊重他人观点的重要性。
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并领悟实事求是的道理。
4. 作业设计(2分钟)
基础作业:运用新学的句式和词汇造句。
拓展思考:在生活中寻找并描述一个因为从不同角度看待而得出不同结论的例子。【实践时刻】:手中的世界,眼中的真实
亲爱的同学们,你是否注意过家中那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如碗、笔筒等?今天,就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去描绘。
【五、启发与】
想象一下你手中的杨桃,它不仅仅是一个水果,更是一个充满哲理的载体。当我们尝试去描绘它时,父亲的话语仿佛就在耳边:“老老实实画。”当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发现它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或许,被同学们嘲笑的角度不同,正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就像老师教导我们的那样:“实事求是,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板书设计】
今日课程关键词:“审视”、“半晌”、“教诲”。句式结构:“不像……而像……”,“不要……要……”。让我们在审视中学会理解,在思考中学会成长。
【课堂互动】
同学们,请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你身边的物品,并尝试画出它们的不同面貌。你会发现,每一个物品都有其独特的美。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角度差异”。这样的体验,将使我们更加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生活实例】
当我们走在路上,有时会发现有些事物并不如我们初次看到的那样。就像那杨桃,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生活的魅力所在。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我们将更深刻地理解这个道理。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亮点在于通过实物观察和角色扮演,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角度差异”。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实事求是,角度不同结果不同”的道理。部分学生对“审视”、“教诲”等抽象词汇的理解仍有不足。为此,我建议通过情境造句的方式,让学生在语境中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与记忆。教学路上无止境,让我们不断更好的教学方式,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