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的人物履历介绍
一、早年成长与教育背景
陈行甲,一个出生于湖北省兴山县农村的70后,他的母亲吴治杰为他塑造了一种坚韧的性格,教他坚守正直、善良和廉洁的品质。他在1988年考入了湖北大学数学系,后来获得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并曾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他的学术成就和丰富的教育背景为他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起步基层,步步为营
陈行甲的工作生涯始于1992年,他从湖北兴山县矿山公司的安全员做起,历经多个职务,包括县外贸局副局长和团县委书记等。他的卓越表现让他在28岁时就担任了兴山县水月寺镇的镇长。在此期间,他大力推行节俭政策,成功改善了当地的财政状况。
三、主政地方,施展才华
2006年,陈行甲被调任至湖北省宜都市担任市长,他积极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展现了他的领导才能。2011年,他被派往巴东县担任县委书记,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关键时刻。
四、巴东县委书记任内风云
在巴东县委书记的任期内(2011-2016),陈行甲以强大的经济和民生改革能力,推动了交通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他以创新的方式推广巴东旅游,如直播跳伞和录歌等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活力。他致力于扶贫工作,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
他的另一大贡献是铁腕反腐。在五年内,他亲自查处了87名贪腐官员和不法商人,其中包括5名县领导。他的行动成功地扭转了当地的政治生态。尽管他因反腐行动遭遇人身威胁,但他始终坚持调查,展现了他对公正和民生的坚定执着。
五、荣誉与争议并存
陈行甲因其在巴东的杰出表现,201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因反腐行动触及利益集团,他遭遇了上级的“打压”。尽管他放弃了提拔机会,但在任期结束后选择了辞职,投身公益事业。
六、辞职后的公益之路
陈行甲在辞职后,创办了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专注于儿童教育和医疗救助。他的自传《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披露了他的官场经历和心理历程,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他以“公益人”的身份继续推动社会公平,被公众视为理想主义者的实践典范。
七、人物特质与评价
陈行甲是一个兼具学者型官员的视野与实干精神的人。他以“网红书记”的形象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他的反腐手段虽然激进,但得到了民间的高度认可。在巴东,民众亲切地称他为“甲哥”,赞美他为民的担当。他的故事和经历展现了一种对公正和民生的执着追求,以及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世界中努力实践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