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
一、高考语文试卷概览
全国卷(Ⅰ、Ⅱ、Ⅲ)全国卷主要覆盖了包括河南、河北等在内的广大地区,其试题设计展现出鲜明的特点。在论述类文本阅读方面,无论是关注“诸子之学”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还是围绕“人工智能”等科技热点,都旨在引导考生深入思考社会现象与理论内涵之间的关系。文学类文本阅读则聚焦于经典文学作品,如阿城的小说《赵一曼女士》,既考察考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检验他们对时代背景的认识。实用类文本阅读则紧扣时代脉搏,如涉及“人工智能”的内容,激发考生关注社会发展的热情。在命题特点上,题型稳中有变,写作题紧扣时代主题,强调语言概念与社会热点的结合。
二、地方自主命题卷特色
北京卷北京卷在选材上多元且深入。多文本阅读聚焦“人工智能”,延续了科技类文本的选材传统。文言文阅读则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如选取《荀子》《吕氏春秋》中的经典篇章。散文阅读引导考生关注日常生活与写作灵感的关系。写作题则结合社会热点与个人体验,如“新时代新青年”和“绿水青山图”,体现了“语言概念类命题”特点。
上海卷上海卷注重综合能力考查,在试卷结构上均衡识记、理解、运用、综合等能力的要求。现代文阅读选用凸凹的散文《错位之思》,体现了对现实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文言文阅读则兼顾文学性与历史感。
江苏卷江苏卷在诗歌鉴赏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如要求分析陆游《秋兴》中“愁”的原因及尾联的表达效果。写作题则强调文学性与思辨性的结合。
三、试卷整体特点分析
主题导向全国卷注重传统文化与科技热点的结合,地方卷则侧重社会现实与个体经验的融合,并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都在通过高考这一重要平台,向广大考生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传统文化、关注科技发展。
命题趋势强调“立德树人”,通过作文题和阅读材料传递核心价值观。题型设计注重逻辑思辨与创新,如全国卷的设题顺序调整、上海卷对“错位”概念的剖析等。这些变化旨在检验考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水平。
难度与结构全国卷难度适中,既无偏题也无怪题,但在部分题目中通过细微变化增加区分度。地方卷如上海卷则在稳定中追求能力导向,反映试题的均衡性和区分度。总体来说,高考语文试卷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创新与发展。
高考语文试卷在主题导向、命题趋势和难度结构等方面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旨在全面检验考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