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机器人蓬勃发展遇难题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预计到2014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需求国,这为工业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这一机遇,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之路并非坦途。缺乏顶层设计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各地方纷纷希望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但缺乏全局规划,导致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这种粗放式发展模式可能导致产业发展不顺畅,加速行业洗牌。
技术支撑不足是另一大挑战。工业机器人技术属于跨领域的综合型技术,严重依赖于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我国在精密制造、关键零部件技术等方面存在短板,核心部件依赖进口。这种情况影响了工业机器人的成本及核心技术发展,制约了产业的成熟和国际竞争力。
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制约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我国有众多高校院所和企业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生产,但产学研之间缺乏统一标准,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严重。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共享及高端技术的研究仍显不足,急需技术人才以及专业的管理、运营、产品人才。
生产模式的固化也是一大难题。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以组装为主,缺乏技术创新。工业机器人的介入需要改变原有的生产流程和生产模式,这使得固有的思维方式难以接受新的生产方式。由于人力成本相对较低,使用机器人仍然是一项较大投资,使得国内企业对使用机器人持保留态度。
从战略层面看,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核心。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步伐,形成工业机器人生产制造的优势产业链,掌握核心技术。以制造业自动化领域的佼佼者为例,他们在自动化和“机器换人”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应用多种型号的机器人产品,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实际证明。
我国正处于高速工业化进程中,生产手段必将经历一系列的变革,从机械化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制造业普遍需要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改造,以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这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应用市场日趋成熟,为产业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工业机器人必将在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