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热之后的冷思考
机器人产业热潮涌动,一场前所未有的“跑马圈地”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据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拟建和已建成的机器人产业园已超过35个,而且机器人公司的数量也在今年上半年激增300多家。随着工业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机器人产业无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前景广阔,令人充满期待。
在这股热潮中,也不禁让人感受到一丝隐忧。眼前的景象,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当年光伏产业盲目扩张的影子。那时的狂热,最终却以惨淡收场,让人痛心。
如今,国内劳动力成本正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成本压力日益加大。这也使得“机器换人”的声音愈发高涨。这意味着国内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众多企业纷纷抢占市场份额。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国内机器人市场近九成被外资企业占据,本土企业大多只能扮演配套角色。更令人担忧的是,仅四家跨国企业就占据了国内六成市场份额,而700多家本土企业的产值和市场份额却少得可怜。
为了加快产业发展,各地纷纷提出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并投入巨资建设机器人产业园。数十个省市纷纷提出少则百亿元、多则几千亿元的发展目标,机器人产业园成为新的“圈地大户”。
政策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利用政策,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利器;反之,则可能给产业带来灾难。当年的光伏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优惠政策的吸引下,许多企业不顾自身能力和市场需求,盲目扩张,最终导致整个产业的崩溃。如今,机器人产业也面临着步入歧途的风险。
笔者曾接触过的一家沪上机器人企业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对外宣传得天花乱坠,但细细追问,其生产的机器人核心部件全部依赖进口,只是赚取加工费。这种局面亟待改变。
机器人产业需要厚积薄发,和企业应把精力放在突破核心技术上,如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系统等,而不是一味追求短期产值等指标。提高核心竞争力才是发展的根本。
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狂热开始,往往都以惨淡收场。面对当前的机器人产业热潮,也许我们应该冷静思考,给这个产业泼一泼冷水,避免重蹈光伏产业的覆辙。只有这样,机器人产业才能真正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
机器人技术
- 机器人热之后的冷思考
- 酷开四重大奖等你来!苏宁618开启护眼盛宴
- 步科董事长唐咚分享步科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
- 国家自然奖二等奖:基于不充分信息的机器学习
- 消防机器人发展意义重大技术难题为限制原因
- 人工智能让云开发如虎添翼
- 行业首创!清漂机器人上岗啦
- 福建在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研究领域实现关键
- 机器人涨1.33%,创近1个月新高,报14.50元
- 无人驾驶汽车成为加州COVID19医疗中心的机器人
- 第一季度中央各部门发布了这些VR相关政策
- 指静脉智能锁是智能门锁革命的先驱还是
- 这是苹果曾想收购Dropbox的真正原因
- 大道智简·融慧交通大华股份慧系列AI智慧监
- 香港《大公报》点赞高新兴巡逻机器人!
- 企业纷纷布局人工智能 商用前景获看好(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