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设计
在初夏的清晨,阳光洒落,微风轻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香气。这香气源自农历五月初五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课文《端午粽》,感受这个传统节日的魅力。
一、走进课堂,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我们要认识的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字,更是背后的文化与传统。从识字与写字出发,我们要了解端午节的标志——粽子是如何制成的。让我们掌握那些生词和生字旁,一同领略汉字背后的博大精深。从朗读与理解中,我们要掌握如何读好长句子,理解粽子的外形、味道及制作材料,激发我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而文化和情感目标则引导我们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其背后的故事,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如何识字写字、如何读好长句子以及描述粽子的特点。难点则是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关联以及长句子的逻辑划分与情感朗读。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和感悟。
三、进入教学过程,首先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播放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随后进入初读课文阶段,随文识字,通过自主朗读和游戏识字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生字。接着进入精读课文阶段,突破长句,通过分层朗读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并理解课文内容。
四、除了课堂教学,我们还要进行文化拓展和写字指导。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并表达对爱国诗人的敬意。然后进行写字练习,观察字的结构,注意笔画顺序和笔画的形态。
五、课后作业设计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除了基础作业如造句、实践作业如包粽子或画粽子外,还有拓展作业如搜集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六、在教学资源方面,我们准备了丰富的课件,包括端午节习俗图片、生字动画演示、朗读音频等。还有实物如粽叶、糯米、红枣等材料(或图片)辅助理解课文内容。这些资源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设计的亮点在于通过视频、游戏、实践等多模态活动,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识字、朗读与文化渗透有机结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端午粽》,感受这个传统节日的魅力吧!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让我们了解粽子的制作材料和美味口感;在朗读理解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受长句子的节奏和韵律;在文化情感的过程中,让我们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屈原的故事。让我们共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