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机器人,真能炒出妈妈的味道?
科技烹饪革新:全球首台标准化湘菜炒菜机器人亮相长沙
从炝锅到调味,湘菜炒制的“十八般武艺”如今已融入电脑程序之中。长沙的李志明先生带领团队历经四年的辛勤研发,成功打造了全球首台标准化湘菜炒菜机器人。本月初,这台机器人已在长沙河西的一家盖码饭餐馆正式上岗,为我们带来一场科技与美食的完美结合。(据5月16日《长沙晚报》报道)
湘菜炒菜机器人的诞生源于两大初衷:一方面,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妈妈的味道”的怀念和追求,机器人可以精确复制传统湘菜的制作技艺;另一方面,这一创新技术响应了当前对于“纯正地方味道”的倡导,确保每一道湘菜都能达到“标准的味道”。
在机器炒菜的现场,我们看到的是科技的奇迹。铁锅烧热、放油,随着机械臂的操作,青椒、肉丝依次下锅,锅内的菜肴被有板有眼地翻炒着。调料管自动喷射出液体作料,两分钟的时间,一盘热气腾腾的辣椒炒呈现在眼前。这不仅仅是一顿饭的烹饪过程,更是一次科技的飞跃。
当我们谈论“标准的味道”时,不禁让人产生一些思考。近年来,地方在推进小吃标准化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地方美食的标准。这些标准详细地规定了食材比例、烹饪方法等,似乎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才是“最正宗的味道”。这种标准化却限制了地方美食的演变和发展。
湘菜机器人虽然能炒出标准的湘菜,却难以复制每一个厨师独特的技艺和每一个家庭独有的味道。每个人的妈妈都有自己独特的手艺,那独有的味道包含了亲情的味道、欢聚的味道、团圆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机器人无法替代这些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味道。
我们并不反对炒菜机器人的出现,它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美好的生活不仅仅依赖于高科技,那种有烟火味儿的人生才是我们追求的。在追求便捷的我们也不应忘记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人情味道。厨师机器人能炒出“标准味道”,却炒不出“妈妈味道”。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我们更应该珍惜那些无法被复制的真实情感和独特味道。
机器人工业设计
- 厨师机器人,真能炒出妈妈的味道?
- 亚马逊和谷歌争夺人工智能高地 微软和苹果仍在
- 人工智能影响职业选择 创造力对找工作极为重要
-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 但超越人类还只是传说
- 业界在厦门倡议发起成立中国人工智能城市产
- 机器人教师也要过节?是来抢饭碗吗
- 物联网提供商蘑菇物联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 机器人大赛哪家强?辽宁江苏河南等地的50多支队
- 广东捐赠雾起机器人 支援河北抗疫
- 全球VR行业2025年营收将达72亿美元
- 东莞发布两意见推动机器换人升级力争应用
- 俄罗斯研制蟑螂机器人:可用于搜索和侦察任务
- 政策助推智能交通发展关联产业都将受益
- 中国男足要雪耻 恐怕得靠机器人了
- 融资泰格威机器人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在佛山举
- 杭州:政府用云计算监测预警经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