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让智能农业“鲜活”起来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的应用让智能化踏进传统领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近日,笔者来到河南省鹤壁市两个入选河南省首批十大应用工程的项目单位进行了了解。
养殖从一只鸡蛋到鸡肉深加工产品,几乎不需要人工
一排排整齐摆放的鸡蛋,通过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便可以在胚胎注射疫苗;一只只毛茸茸的雏鸡,随着传送带的运输,公鸡母鸡自动区分开来;在干净整洁的鸡舍里,无须人工便可实现自动调温度、自动供水、自动供料等程序……近日,在河南省鹤壁库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占东通过视频向笔者展示了通过应用,全程电脑控制肉鸡养殖、屠宰、鸡肉深加工的过程。“通过技术,受精蛋和白蛋(未受精的蛋)可自动分拣,公母鸡智能区分、鸡舍自动控制,还可以实现自动抓鸡以及鸡肉的自动分割深加工等。”张占东介绍,“从一只鸡蛋到最终的鸡肉深加工产品,几乎不需要人工。传统的养鸡方式,14个人可以养5万只鸡,现在应用技术,两个人就可以养150万只鸡。”
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效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据介绍,项目的实施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30%-40%、降低生产成本50%-60%、减少人力成本60%-70%,对于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种菜实时采集环境数据,轻点鼠标就能种好
管理人员轻点鼠标,大屏幕上就出现了一家农民合作社蔬菜大棚里的实时监控画面,还显示大棚里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气压等数值。近日,笔者在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里体验了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便利。“我们将传感器放在大棚里,可以实时采集大棚里的环境数据,缺不缺水、氧气够不够,都可以通过测出的数据判断出来,读懂植物的‘心声’,再通过无线传感装置将这些信息传回来。”该企业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助理王晶介绍,通过这套系统,管理者只要下载客户端,不管在哪里,都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看到大棚里植物生长的状况。如果监控的数据中有任何一项超过我们设置的标准值,管理者的手机就会报警。“例如,大棚内植物缺少水分,管理员的手机就会收到报警信息,如果管理员正在忙,没有发现报警信息,一段时间后,大棚内的喷灌机就会自动开启。”王晶举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