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浙机器人替人难

智能机器人 2025-02-08 12:01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浙江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深刻转型,决心告别过去低小散、传统落后的生产格局,以“机器换人”为重要抓手。在这股“机器换人”的热潮中,浙江正积极拥抱技术与创新的浪潮。

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明确指出,“机器换人”的实质是以装备更新为载体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其核心在于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替换旧设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改变对低成本劳动力的过度依赖。

伴随着“机器换人”的热潮,浙江机器人产业应运而生,市场需求巨大。尽管本地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仍面临成本偏高、核心零部件技术落后以及应用服务缺失等挑战。

双重红利催热产业:一方面,在财政、税收和融资等方面为企业减轻负担,大力推动“机器换人”,推动制造业乃至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企业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和提高竞争力,也有强烈的“机器换人”需求。

浙江的“机器换人”行动正在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通过“机器换人”,浙江减少了70万普通劳动用工;201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工人数下降了8.6%。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机器人产业迎来一波发展热潮。

杭州作为浙江的机器人产业中心,已有30余家公司涉足工业机器人行业。其中,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杭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杭州新松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许多传统企业也开始向机器人产业转型,如宁波长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汽车零配件制造向汽车等非标自动化机器人手装备转型。

尽管大中型企业对“机器换人”持普遍欢迎态度,但中小企业积极性并不高。因为对于民营中小企业而言,“机器换人”存在一次性投入过大、成本回收期长以及高风险等障碍。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也是浙江机器人产业面临的一大问题。虽然浙江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和机器设备联网率都在不断提高,但大部分自动化设备仍依赖进口。许多制造企业缺乏像兆丰机电那样的实力,无法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整套设备。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缺乏成为制约浙江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硬伤”。

随着研发的投入和技术的成熟,机器人的成本将不断降低,而人力成本却将持续上升。这一趋势将促使更多企业实现“机器换人”,彻底改变浙江企业的生产成本结构。浙江制造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在巨大的市场潜力驱动下,浙江的企业家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进行核心技术的攻关。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全电脑横机的技术优势,在传统纺织服装行业的“机器换人”浪潮中崭露头角,仅用十年时间,年销售额便从数百万跳跃至数十亿。2013年,“慈星股份”更是跨足机器人产业,开启高端机器人项目的研发之旅。

减速器被誉为工业机器人的“心脏”。慈兴与中大合作团队,肩负国家重点科技863项目,发现国内工业机器人对核心精密减速器的需求激增。全球75%的市场被两家日本企业所垄断,实现精密减速器的国产化已迫在眉睫。

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大力德”历经两年攻坚,成功研发出关节机器人减速器,引进了日方高端专家。目前,除精密轴承外,机器人所需的齿轮、摆线、曲轴等均可自主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中国制造业对新的制造工艺和产品制造的需求非常强烈,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机器人的应用并非简单的购买和安装。对于许多中小制造企业来说,如何运用机器人成为了一大挑战。温州一家鞋企购买了机器人并装配了自动流水线,但面对多变的产品订单,机器人的程序设定成为了一大瓶颈。这反映了当前机器人应用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每家企业的需求各异,几乎需要量身定制。

杭州一家机器人企业的负责人透露,工厂进行自动化改造时,通常需要签订保密协议,因为即使是同行业工厂,所需的机器人也不尽相同。真正的“机器换人”应与企业发展、管理方式转变等多方面相结合。不必过度迷信国外设备,应综合考虑性能、成本、维护等因素,强调设备的适用性和适度的柔性。

为解决这一难题,省经信委成立了专家指导组并公布了省级“机器换人”工程服务公司名单。这些公司专注于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研发与生产,为生产企业提供工艺流程和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咨询、优化服务。

在慈溪,由龙头企业带动,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宁波江宸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通过制造外包,让20多家企业为其配套,未来计划扶持更多本土企业加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这条产业链的前景十分广阔。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