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在风口中不断进化 但造它们的公司却大多闹钱荒
科技的步伐引领着我们进入一个充满奇幻与想象的世界,技术的升级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生动应用。
源码资本创始人张宏江老师曾分享道,五年前,我们所梦想的科技能力,已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在不断解决障碍的过程中,AI机器人如同破壳而出的新星,不断进化,展现出惊人的能力。
在被誉为商界“奥斯卡”的正和岛创新大集上,关于机器人的现状和未来,引发了众多嘉宾的深入探讨。
“我认为未来是一个人机共生的世界。”物灵科技创始人顾嘉唯的这句话,可能道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从AlphaGo的胜利到Amazon Echo的人机交互,我们不禁对AI的未来充满期待,想象着它进入家庭和工作场所的那一天。
移动互联网的繁荣产生了海量的大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大数据成为今天新的生产工具,而AI则是这个时代的智慧结晶。
顾嘉唯进一步解释,新AI时代将首先解决垂直行业的难题。未来的十年,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连接方式,而AI将提升我们的能力。AI的普及将先从B端开始,再逐步扩展到C端。
每一部手机都如同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无时无刻不在连接着世界。AI将改变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让信息的连接更加智能、更加便捷。
信中利资本董事总经理刘朝晨表示,科技的发展如同金字塔,越往上越注重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越往下越注重应用层面的创新。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机器人技术亦是如此。
在人机交互的领域,触景无限致力于从视频图像的传感器入手,打造智慧的感知。人类80%的信息获取依赖于视觉,在识别、定位、追踪、检查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中国有数亿摄像头,每年产生的数据远超我们观看的视频网站的总和。如何在前端处理这些数据,从中提取智慧,是触景无限CEO肖洪波思考的问题。未来,物联网的数据将是最大的数据源,来自传感器的基础感知数据将与传统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为机器人技术带来新的突破。
图灵机器人的语义构架技术使其在生物智能领域表现出色。其联合创始人郭家提到的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人与机器人的互动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交流,还需要配合动作和表情。机器人通过学习和模仿,能够更自然地与人类互动。
在这个充满想象和机遇的时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方向可能是让感和知同时快速发生。图像和语音是感知的两大入口,而语义构架技术的提升将使语音变得更智能。机器人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具有情感、能够互动的伙伴。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离梦想中的人机共生世界越来越近。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充满智慧和想象力的未来。探索场景趋势:机器人的未来之路
在图像和语音的交汇点,市场反馈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现象:不同场景的需求逻辑正在塑造我们的未来。
郭家提到,腾讯坐拥众多IP资源,这些IP具有巨大的潜力被打造成为明星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不仅仅是简单的工具,更是与粉丝互动的重要桥梁。想象一下,如果周杰伦的明星机器人与粉丝对话,粉丝可能会好奇地询问:“周杰伦你在家穿的拖鞋是什么颜色?”这样的互动无疑大大增强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情感连接。
展望未来,预计到2025年,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670亿美元,个人机器人和商用机器人的年增长率分别约为9%和12.3%。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内领先的商业化企业科沃斯也在积极探索创新。科沃斯集团的投资副总裁高倩指出:“机器人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效率,解放人力,让人更专注于专业领域。我们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来创造产品。”
与此物灵科技也在场景产品探索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们结合儿童需求场景推出的教育产品Luka,能够识别市场上的绘本并与孩子进行对话交流。物灵科技的创始人顾嘉唯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将孩子从屏幕前带回到真实的阅读习惯,为孩子打造一个充满灵性的AI学习伙伴。”
尽管机器人前景美好,但现实却给行业泼了一盆冷水。据从业者透露,目前国内服务机器人的年销售量不超过10万台,许多机器人公司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机器人硬件的高昂价格也是阻碍其市场化商业落地的一大难题。例如,一款经过20年发展的日本机器人,在养老院应用表现出色,但售价仍然高达100多万,这显然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范围。
机器人走向商用,融入普通家庭还需要走一段漫长的路。但无论如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机器人的未来一定充满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