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半年吸金200亿,国产龙头减重转舵如何应对?
在疫情影响逐渐消退的背景下,全球医疗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大,直接推动了手术机器人市场的飞速发展。对于直观外科而言,这家全球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在2023年7月20日公布的第二季度业绩表现亮眼。本季度,直观外科实现营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全球装机量激增的时代机遇,收入攀升至惊人的数字——相较于上一年的同一季度增长了惊人的数字。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手术机器人配件和仪器收入的显著增长以及新装机手术机器人的强劲销售。全球手术量的快速恢复也为直观外科的业绩注入了强劲动力。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作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第二大市场,其增长势头尤为迅猛。战略加码中国市场的直观外科也积极扩大产品适应症范围并推出新的平台,以确保供应链的可靠性和连续性。那么,直观外科是如何理解中国市场并持续实现高增长的呢?这背后的秘诀在于其对医疗生态系统价值的深入理解与全面考量。简而言之,直观外科不仅致力于证明产品的临床价值,更致力于在医院、医疗管理者和医疗保健系统等多个层面创造价值。正是这样的策略,使得直观外科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步伐坚定而稳健。与此为响应市场需求并积极适应这一发展态势,直观外科在中国推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国产策略。这不仅有助于为国内医疗生态系统提供更全面的价值,更在市场准入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未来,直观外科将继续深化市场教育、商业活动和市场准入方面的努力,确保手术机器人在关键手术中的广泛应用率不断提升。其也将持续创新并扩大产品适应症范围,以应对未来市场的新挑战和机遇。随着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直观外科正面临着如何保持高增长的课题。而其在全球市场的成功经验和在中国市场的深度洞察无疑为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引。期待在未来,直观外科能够继续引领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潮流,为全球医疗体系的建设注入更多创新力量。在亚洲的广大医生和患者群体中,手术机器人获得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尤其在中国市场,由于大型医疗器械配置计划的实施,手术机器人成为了其中的重要一环。企业需经过一系列流程,从省级获取分配配额,然后向医院申请安装配额。我们有专业团队支持医院完成手术机器人的安装工作。
关于集采政策,Glenn Vavoso表示手术机器人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集采主要发生在竞争激烈的领域,但中国的医疗保健系统仍大力支持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国产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选择了商业化的优先发展路径,同时调整了研发策略。微创机器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微创机器人的战略调整中,它减少了脊柱机器人的开发投入,与国际企业合作引入新的手术机器人技术,并将重心放在了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和关节手术机器人鸿鹄的持续研发和市场推广上。微创机器人此前的产品线覆盖了多个领域的手术机器人,但现如今开始收缩战略,聚焦于商业化表现更好的产品。
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技术壁垒高。微创机器人在上市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多条产品线的推进无疑增加了其负担。从微创机器人的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出,其净利润和研发投入都在不断增加。资本市场对微创机器人的期待更多地集中在商业化表现上,尤其是图迈和鸿鹄两款产品。图迈手术机器人已在多个科室完成临床试验并应用于实际手术中,累计完成了大量手术案例。而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则获得了NMPA和FDA的认证上市。
与此政策环境对手术机器人市场也是利好不断。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调整政策进一步释放了医疗设备采购需求,有助于手术机器人市场的扩大。各大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推出新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充满了机遇与挑战。随着政策的不断利好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手术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机器人成为了现代医疗领域的一大亮点。近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版配置大型医疗设备标准征求意见稿,为手术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打开了大门。
在4月13日的政策调整中,配置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门槛大大降低。此前,只有省级领先医院才有资格配置,而现在,只要医院外科综合实力较强,相关专业开展腔镜手术时间不少于3年,腔镜手术量占1/3以上即可。这一变化无疑为手术机器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紧接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在6月29日发布了《"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根据规划,未来五年内,全国将配置大型医用设备3645台,其中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新增559台。这对于已经进入中国多年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来说,其市场空间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政策利好的持续出台,不仅将直接扩大市场规模,进一步刺激国内医院对手术机器人的采购需求,而且为国产机器人企业带来了更多机会。国产手术机器人已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如直观外科和复星医药联营公司直观复星生产的国产版本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获得国家批准上市。
在一级市场,手术机器人产品的创新不断涌现,融资热度持续高涨。除了传统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和骨科手术机器人,显微手术机器人、消化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血管介入消融手术机器人、植发手术机器人等创新赛道也相继涌现。
相对于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显微手术机器人和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的操作更为精细,对机器人的操作精度、抗震能力和传动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也预示着手术机器人领域正朝着更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正在迅速扩容。直观外科的强劲业绩表现证明了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巨大潜力。我们期待更多的国产企业能够抓住这个窗口期,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赢得市场份额,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