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长-高新区斥资1.2亿做创新创业平台将起带动作用
智能制造的未来趋势高峰论坛:工业4.0与智能制造的中国时刻
今天,中国智能制造国际高峰论坛暨智能产业创新创业大会在山东济南盛大开幕。本次论坛以工业4.0牵手中国制造2025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目光。作为核心嘉宾的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刘进长先生,从国家战略的视角为我们解读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刘进长先生深情地谈起他对山东的多次访问。每一次的回访都见证了这片土地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飞速发展。昨日的交流会上,济南市的GDP以超过国家平均值的增长速度,展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刘进长先生对今天的智能制造峰会充满了期待。
他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气、强国之基。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在全球制造业的舞台上,我们仍然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困境。随着发达国家如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逐渐降低,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机器人技术的崛起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和灵魂,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刘进长先生从四个方面为我们详细阐述了我国机器人发展的概况和趋势:首先是我国机器人发展的概况,包括需求和现状;其次是我国机器人的最新成果;第三是我国科技体制的改革;最后是我国机器人“十三五”的规划情况。
他指出,虽然我国已成为制造大国,但对机器人的需求仍然非常旺盛。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我们必须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和残疾人的存在,医疗康复机器人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本次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国智能制造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一、社区与家庭中的养老问题及服务机器人的迫切需求
面对我国公立养老院床位短缺的严峻现实,如何妥善解决养老问题,使其深入社区、融入家庭,成为了当下极为迫切的议题。在此背景下,服务机器人技术应运而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需求。智能假肢等辅助设备也在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已经证明了机器人技术在替代人力方面的巨大优势。比如,在汽车生产领域,原本需要3天完成的工作,现在通过机器人只需1小时。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凸显了机器人在某些领域的不可替代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机器人市场的领军者,销售的机器人数量逐年攀升。
众多上市公司纷纷涉足机器人产业,机器人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们依托优秀的人才培养体系,成功承接了“十二五”期间的研究任务,对机器人的基础部件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股市中,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板块表现抢眼,一些企业如新松公司、南京埃斯顿等凭借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实现了快速的增长。
二、我国机器人的最新成果及未来展望
我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在国际公海组织的项目中,我们利用机器人成功勘探了南太平洋某地区的锰结核分布。再如,“玉兔号”月球车的成功发射,展示了我国在探月工程中的强大能力,为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太空探索,机器人在地质探测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南极和北极的探测中,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追踪装备,推动无人科考工作站的发展。
针对核电、公共安全等领域的需求,我们也开发了一系列特种服务机器人。在核电领域,我们研发了换料机器人、螺栓机器人以及多种检测机器人。针对地震、煤矿、消防等公共安全问题,我们也研发了相应的机器人技术,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科技体制改革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我提交了关于“经济转型,装备先行”的报告给国务院,强调智能装备制造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其中工业机器人是核心。国家对于智能装备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在科技体制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国家的科技经费虽然增长迅速,但成果转化率仍有待提高。为此,国家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划分了五大计划来优化经费使用效率。我们仍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但也必须承认存在的不足。在科技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将机器人技术做得更好,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关于我国科技支撑计划的改革,国家针对三大计划进行了全面部署。对于以往平铺式的布局,现在我们选择了纵向深化策略,专注于解决重点问题的根本所在。从基础问题到关键技术,再到应用问题,我们逐一攻克,希望通过产业链的方式整合整个计划资源,以突破重大项目的瓶颈。这一改革策略显示出国家对于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决心。
在重点研发计划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创新举措。其中,成立第三方管理机构是一大亮点。国家科技部已经论证并批准了七家机构转型为第三方管理机构,我们即将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不仅意味着管理机制的革新,更是对科技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关于我国机器人“十三五”规划,智能制造工程成为了重中之重。数百亿的资金将投入到重大专项中,涵盖了两个平台、三大装备以及一些基础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机器人领域,包括工业、特种和服务三大方面的机器人。我们瞄准的是下一代的工业机器人,需要它们具备柔性、互动性以及与人类和谐共存的能力。虽然目前我们的机器人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待提高,但未来的趋势是向着服务机器人方向发展。想象一下,这些机器人不仅可以在工厂里作为生产工具,还可以走进餐厅、家庭等日常生活场景,为我们提供服务。这样的场景令人期待。社会统计显示,我们国家每万名工人中只有30台机器人,机器人能力亟待提高。未来的服务机器人需要拥有大脑、眼睛和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实现与人类的互动和服务。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们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努力和创新,以推动我国的机器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