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工业4.0时代脉博 机器人行业延续高景气

智能机器人 2024-12-19 13:18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随着全球网络时代的推进,工业制造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继电子信息化3.0之后,我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工业4.0。这是德国在2011年提出的高科技战略工程,旨在通过提升制造业的计算机化水平来引领工业自动化技术的革新。与此美国的制造业复兴计划也在推动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在工业4.0的浪潮中,网络物理系统(CPS)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工业机器人带来了数字化生产方式,构建起一个智能化制造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工业机器人与物理互联网的结合,使得制造过程更加富有弹性、扁平化,信息指令的双向流动也成为了可能。

在中国,机器化的成长空间广阔,正在驶向成长的快车道。据统计,虽然中国万名工人的机器人拥有量仅为23台,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8台,但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机器人成本的下降,机器人的比价优势愈发突出。尤其在过去十年间,机器人成本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而劳动力成本则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工业机器人正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关键。面对经济的新挑战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机器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研究指出,机器人的密度与工业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尚处婴儿期的中国制造业环境中,工业机器人有望解决现实困境,如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能、改善产品稳定性等。

除了工业领域,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还将持续扩大。它们将从汽车、装备等高端行业延伸到传统制造业,甚至进入服务行业。目前,服务机器人市场几乎尚未被开发。在铁路旅客餐饮、大型会议餐饮制作等领域,都有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可能。预计未来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展望未来,工业机器人的高速增长将延续。预计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在2015至2025年间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年均增长率约为25%。在危险、恶劣、有害的作业环境以及劳动密集的工序中,“机器换人”将成为趋势。“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要实施并行战略,以智能制造的方向和技术融入工业化的各个阶段,加快向工业4.0迈进。

服务机器人有望成为新的蓝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农牧、国防、检修、物流、救援、公共等领域的应用将逐渐普及。与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属性不同,服务机器人的本质是“服务”,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服务机器人的行业规模可能超过工业机器人,成为新的增长点。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里,让我们一起期待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吧!我国服务机器人正面临多重机遇与挑战。从市场角度看,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残疾人群体的增多,助残机器人的需求日益显现,机器人进入家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国家政策的鼎力支持,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发改委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及基金支持,为服务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互联网及物联网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智能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体系的形成,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都为服务机器人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挑战亦不容忽视。核心技术仍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创新能力的不足以及产业发展初期的技术、价格、人才瓶颈都是需要克服的问题。服务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包括人机交互、导航及路径规划等,要实现服务机器人的自主性、适应性、智能型,还需在语音、语义、处理器、算法、通讯、大数据、互联网等方面取得突破。

医疗护理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正急剧上升。健身、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等各个阶段都对机器人有所依赖。在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医护人员数量的减少使得医疗机器人的需求愈发旺盛。到2025年,老龄化将成为全球共同的社会问题,而护理行业现状也凸显了机器人护理的必要性。

康复机器人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其路径从装具逐渐演进到康复机器人。它们拥有传动器等能动机构,能应用机器人技术进行动作编程,并根据状况进行灵活修正。人工智能技术等ICT的应用使得它们能够实时与人沟通。实现这一切的核心难点在于高扭矩小型伺服马达、轻便的设备以及确保人体动作柔和和安全的技术。

在工业4.0的大背景下,机器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工业智能化的机器人是实现自动化的重要一环,而机器人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生产制造自动化。随着产品批量的减少和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工业4.0的实现需要分三步走,每一步都离不开机器人的支持。

我国机器人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初期,未来五年将继续保持高热度。这得益于四大因素: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使得投资领域将发生重大改变并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使得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规模效益和进口替代驱动自动化设备采购成本趋势下降;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内生需求。

全球机器人市场已进入平稳增长期。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创历史高峰,汽车和电子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多的领域。而美日两国机器人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劳动力短缺及成本上升是机器人产业初期发展的最主要内生因素,的扶持同样关键。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与制造业投资密切相关,而后期的发展则依赖于全球扩张。

在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形成千亿级的规模。2013年,我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大部分需求将来自于汽车以外的一般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的蓬勃发展,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阶段。早在2008年以前,主要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大型企业对于自动化改造有所需求。而到了2008年以后,随着劳动力短缺和人力成本飙升的双重压力,国内大型企业的自动化改造需求逐渐升温。预估在未来的二至三年内,众多中小型制造企业将会大规模采用机器人技术,从而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稳定。今年可谓是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的崭新年份。在这一时刻,我们见证了一些重要的技术突破,例如苏州绿的谐波减速机已经成功实现量产。国产机器人本体销量也在稳步提升,其中埃夫特等企业的表现尤为突出,预计销量将迎来高增长,并逐步接近盈亏平衡点。在借鉴富士康机器人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我们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国产机器人企业实现本体年销量超过万台的目标。从长期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有望涌现出百亿级的龙头企业。当前国内领先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如新松机器人、埃夫特和博实股份等虽然体量相对较小,但未来的增长潜力巨大。参照PC和工业计算机的市场规模对比,服务机器人的市场容量预计将达到千亿美元级别。当前服务机器人仍处于产业化前期阶段,但扫地机器人和无人机等单功能服务机器人已经成功实现了产业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医疗及护理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美国已经有直觉外科的手术机器人上市公司和REWALK的外骨骼机器人上市公司作为成功案例,我们预计国内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也将涌现出一定规模的医疗或护理机器人企业。我们坚信服务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发展人形机器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人形机器人将会逐步产业化。由于其兼具标准品和消费品的属性,服务机器人的成长爆发程度远高于工业机器人。从近几年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和大疆无人机的快速增长中就可以得到验证。而且其市场空间更为广阔,未来服务机器人将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估值增长空间。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