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高新区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新城
五年时光,尽管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只争朝夕的昆山高新区而言,却饱含着累累硕果与辉煌成就。
在过去的五年里,昆山高新区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创新创业的宇宙中熠熠生辉。它战略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园,塑造了科技新城的城市风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优势。每一步的迈进,都镌刻着深深的创新创业烙印。
五载春秋,昆山高新区犹如一位苦读学子,以优异的成绩交出了令人瞩目的答卷:跻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8+1阵营”,在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评价中名次跃升10位,稳居第51名。企业上缴税额增长率更是荣登全国榜首,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列全国前五。
新的起点,承载新的使命,开启新的征程。面向未来,昆山高新区正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整装待发。全力打造开放型、创新型经济的升级版,昆山高新区正行走在梦想照进现实的路上。
回首往昔,昆山高新区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辉煌的史诗。自2010年9月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昆山高新区开创了县级市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先河。此后,园区不断斩获荣誉,入选全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获批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华夏第一镇”实现了华丽转型,机器人产业基地也获得了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的殊荣。
2015年3月,昆山阳澄湖科技园启动实质性运作,致力于成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同年7月,昆山高新区在最新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中再次取得显著进步。这些只是昆山高新区五年来辉煌成就的一部分。
在昆山高新区举办的“国批”5周年座谈会上,昆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健表示:“5年来,昆山高新区始终高举火炬旗帜,贯彻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的发展要求,通过创新驱动激发内生活力、追求质效促进转型跨越,探索了一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昆山之路。”
五年来,昆山高新区在国家火炬旗帜的指引下,确立了以建设“一流高科技园区”为总定位的发展理念,推动了人才和创新驱动、知识和智慧经济、科技和生态新城的“三个转变”,打造了产业、科技、人才、金融“四大高地”,构建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格局。
最新统计数据展示了昆山高新区的辉煌成果: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将达650亿元,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3亿元,工业总产值1290亿元。这些数字见证了昆山高新区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谈及成功经验,黄健指出,坚持规划引领、推进科技载体建设、突出成果转化、强化要素支撑、主推四大特色品牌等都是昆山高新区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创新发展之路。特别是围绕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发展总定位,昆山高新区全力打造资源集中、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科技载体,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展望未来,昆山高新区将继续砥砺奋进,贯彻国家高新区的发展要求,努力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昆山高新区的华丽转身:科技引擎驱动产业腾飞
昆山高新区以坚定的步伐,构建了阳澄湖科技园、新城北产业园和吴淞江产业园三大板块,每个板块都以独特的产业特色引领区域发展,共同形成了“6+3”的产业格局。这一格局不仅推动了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高附加值和高带动性的“四高”方向跃升,更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产值占比达到了引人注目的74%和64%。
在这片创新热土上,科技载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南大创新研究院、西电创新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如同强大的技术转化桥梁,将感知技术、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和小核酸技术等尖端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实验室、研究所和技术应用平台的建设,更为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海创大楼、机器人研发楼等特色孵化器、加速器纷纷投入运营,标志着昆山高新区正在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的生态圈。
在壮大产业基地方面,昆山高新区更是动作频频。通过实施“一区一战略产业”发展意见,机器人及精密装备制造产业等新兴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与江苏省科技厅的紧密合作,以及和浙江大学的深度交流,都为智能装备产业创新基地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模具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园等纷纷获批省级荣誉,小核酸产业基地更是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昆山高新区坚定地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不仅在技术引领上大放异彩,更在突出质量效益上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攻关核心技术,一批科技高成长型企业正崭露头角。科技人才项目的增量扩张,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更是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里,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热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摇篮。昆山高新区以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书写着科技引领产业腾飞的壮丽篇章。在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与深化区域发展方面,昆山高新区展现出了引人注目的活力与实力。
一、人才引进与培育:昆山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生根”战略,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育。通过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建立美国硅谷人才办事处等措施,积极引进国际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办学,成立研究生院,引进德国“双元制”模式运营培训中心。近五年内,新增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人才工作站、研究院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的比例持续上升。
二、众创空间建设:为响应创业创新热潮,昆山高新区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以建设众创空间。出台实施方案对接“创业中国”苏南创新创业示范工程,布局一系列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空间。两岸青年创业园揭牌运作,坚持“一园多点”理念,多个微基地和创业项目相继落地发展。引进管理团队和选聘创业导师,盘活利用废旧空间设施,打造集办公、交流、住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空间。
三、科技金融结合:昆山高新区围绕科技企业发展需求,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成立创投公司、科技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设立专项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与多家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合作,形成超50亿元的基金规模。支持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打造企业上市梯队。目前已有数家企业上市和在新三板挂牌。
四、阳澄湖科技园的创新发展: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昆山核心区,阳澄湖科技园是昆山打造创新核心区的重要载体。今年,阳澄湖科技园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和服务链,全力打造创新服务的新引擎。围绕“学、创、赢、栖”四大特色品牌,多个创新创业项目及功能载体集中签约、揭牌和启用,为阳澄湖科技园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阳澄湖科技园还承载着昆山全面转型的重要任务和美好愿望。
昆山高新区在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深化区域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未来,该区域将继续强化要素支撑,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打造阳澄湖核心区,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阳光灿烂的阳澄湖畔,阳澄湖科技园正在倾心打造四大品牌:“学在阳澄湖、创在阳澄湖、赢在阳澄湖、栖在阳澄湖”。这里汇聚了众多优质的创新资源,构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阳澄湖科技园的“学、创、赢、栖”理念,已经渐渐成为其集聚创新、特色发展的核心内涵,犹如明亮的灯塔,指引着科技园前进的方向。
展望未来,“十三五”发展的蓝图已经展开。面对新常态、新机遇和新挑战,黄健表示,昆山高新区将始终坚持改革发展的主线,突出转型升级的主旋律,把握创新创业的主基调。特色发展、跨越发展、争先进位,将是他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昆山高新区正积极抢抓三大机遇:上海自贸区及科创中心的建设、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的推进,以及苏南示范区的建设。这三大机遇为高新区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无限的潜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将努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的升级版,构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科技生态新城。他们决心成为高端开放的创新经济体,勇当“昆山之路”的排头兵,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每一个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