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液态金属机器人领跑世界
近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静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世界上首个自主运动的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这一重大突破立刻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刘静详细介绍了这一创新技术的重要特点。液态金属机器具备柔性及可变形性,这在材料学和机器学领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支。液态金属特有的行为就是其柔性,而课题组近期发现利用电可以控制其变形和运动,实现了从“电驱动”到“自驱动”的技术飞跃。液态金属机器甚至能够在运动中遇到拐弯时短暂停顿,仿佛思考后继续行进,遇到狭小缝隙时则会“挤过去”。
关于液态金属机器的运动原理,刘静解释道,科学家发现电荷能够改变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在内部形成旋转,从而驱动机器前进。最新的研究发现,液态金属机器能够“吞食”铝片,作为产生电荷的“燃料”。他进一步解释,当液态金属机器“吞食”铝片后,在电解液里发生原电池反应,从而获得自行运动的能力。机器的运动速度可以达到每秒5厘米,行动距离相当远,能够在容器内持续行动一个多小时。
尽管液态金属机器与电影中的“T-1000”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在智能程度上有所不足,但这一研究为未来“可重构的机器”开启了新的思路。刘静透露,未来可以通过提高速度、与其他材料结合、增加电控等手段,让液态金属机器更灵活、更智能。中国的液态金属研究领域已经积累了十几年的经验,其他国家近几年才刚刚起步。他欢迎全球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研究,未来液态金属机器人掌握高度智能的类生物体行为的可能性令人充满期待。
这项技术的出现,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液态金属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科学界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液态金属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将为人类带来诸多便利和创新。